以綠賦能 擁抱未來——探尋射陽港零碳產業園“發展密碼”

發布日期:2024-12-06 08:54 來源:射陽日報作者:周蓉蓉 楊蘭玲 通訊員 楊磊 瀏覽次數: [字體: ]


小雪時節,走進射陽港零碳產業園,發展向綠、向新圖強的熱潮撲面而來。在這里,下線全國首臺“碳中和”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和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風電機組;在這里,龍源、遠景2個獨立儲能電站并網運行,落地全省首個電網側二氧化碳儲能電站項目;在這里,建成全球最大全尺寸葉片檢測平臺,成立綠電綠證交易認證服務聯合體……

錨定“新能源產業+新型電力系統+零碳場景應用”發展模式,射陽港零碳產業園集中精力、集聚資源、集成要素,全力打造綠電應用示范地、綠色產業集聚地、綠色標準策源地。

大風“吹”來新產業

“我們生產的海上風電葉片占國內市場的三分之一?!笨粗鴿M負荷運行的生產線,射陽中車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肖軍話語中透著自豪。

那么,射陽中車何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射陽中車,經過鋪層、灌注、合模、固化等工序,生產一支大葉型毛坯葉片需48小時,而目前行業內穩定水平在60小時到70小時。生產效率的提高加上卓越的產品質量,射陽中車在手訂單已排到明年9月。

歷經六年耕耘,射陽中車智造產業園已建成四期,落地時代新材等海上風電主機、大兆瓦葉片制造項目。

從國內首款碳纖維拉擠梁海上葉片,到國內首款可回收風電葉片,再到全球最大功率漂浮式風電機組,一批代表前沿技術的新能源裝備在射陽中車智造產業園相繼試制、投產。

隨著中車、遠景、亨通等龍頭企業在園區聚鏈成群,以風電裝備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全面起勢、加速崛起,初步形成涵蓋“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研發設計—運維服務”的全產業鏈。

風機迭代升級快速發展,對產品質量也提出更高要求。每一款風機葉片在量產前都要經過靜力測試和疲勞測試的嚴苛考驗。靜力測試是為了驗證葉片承受極端載荷的能力;疲勞測試則是使葉片在外力作用下做自激振動,來模擬、驗證葉片20年至25年的疲勞壽命。

在全球最大全尺寸葉片檢測平臺,一支108米長的葉片正在進行擺振方向疲勞測試?!斑@支葉片需要完成400萬次擺振疲勞測試和100萬次揮舞疲勞測試,大概要6個月的時間。目前,進度已過半?!睖y試工程師周號說,葉片越長,測試時間相對就會越久。70多米長的葉片疲勞測試大約要3個月,而120米及以上的葉片疲勞測試則需要8個月或更久。

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投資建設的風電葉片全尺寸檢測平臺去年在園區投入使用,是目前全球唯一可滿足200米級葉片全尺寸測試的檢測平臺,測試加載能力也是世界最大——23萬kN·m。

檢測平臺為鹽城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提供國家級的檢測、認證等服務,促進新能源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深度融合發展。

特殊的電力“搬運工”

風從海上來,發力正當時。射陽港經濟開發區擁有豐富的海上風電開發空間,已開發、待開發的風電資源量約為1500萬千瓦。

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看天吃飯”,具有天然的不穩定性。如何將富余的電“挪”到高峰期使用?那就不得不提新型儲能。儲能電站不生產電,是電力的“搬運工”,宛如一個“超級充電寶”,在用電低谷儲電、用電高峰放電,促進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納和平穩供應。

“電站最高可存儲50萬千瓦時電量,完成一次充(放)電要2個小時。”11月30日下午,遠景射陽儲能電站內,工作人員成國華在控制系統上進行放電操作。

作為江蘇目前最大的獨立儲能電站,遠景射陽儲能電站功率250MW、容量規模500MWh。電站采用遠景自研自制智慧儲能系統,電芯、變流器、電池管理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均來自國內供應鏈。其中,智慧液冷技術能夠將電池組內電芯的溫差控制在3℃以內,減緩電芯衰減。

儲能電站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積極布局儲能新賽道,龍源、遠景兩個獨立儲能電站并網運行,落地全省首個電網側二氧化碳儲能電站項目,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全省第一。

建設零碳產業園的核心要點是實施綠色能源替代。搶抓入選省首批沿海新型電力系統園區級試點的契機,射陽港零碳產業園以“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和多能互補為支撐,聚焦綠電專變專線,系統規劃綠電接入方案。

在完成110千伏臨港變電站改造的基礎上,加快推進110千伏建新變電站改造,同步實施園區網架優化工程和配網自動化項目,構建綠電物理可溯源的供電格局。

圍繞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擴大綠色能源供給,推動中車、亨通等企業建設智能微電網,有序推進二氧化碳新型儲能項目,綜合運用多能互補、智慧調控、風光功率預測等新型電力系統技術,為零碳產業園量身定制用得好、用得及時“綠電引擎”,打造全時段綠電供需平衡的園區級新型電力系統樣板。

揚帆零碳新藍海

零碳社區是啥模樣?在射陽港零碳社區,藏在細節里的綠色低碳因子隨處可見。

光伏太陽花利用控制系統自動追蹤太陽方向,使得太陽能利用率最大化;光儲充一體化車棚每天產生綠電2700度,可以容納70輛新能源汽車同時充電;服務中心外立面采用光伏幕墻,可以實現年發綠電11萬度……在這里,“零碳”已深深融入社區肌理。

為了更好地解決園區內企業職工的生活需求,園區圍繞“綠色能源實現全覆蓋、低碳設計貫穿全過程、數字管理聚焦全環節”目標,于去年1月開工建設零碳社區,今年3月份竣工并正式投運。

零碳社區建有屋頂光伏、BIPV、光儲充一體車棚及分布式風冷儲能設備,年可發綠電達250萬度,能完全滿足社區現有用電需求,減少碳排放2000噸,相當于種11萬棵樹。

下一步,園區將推動柔性直流、車網互動等技術應用于社區,加快創建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零碳生活場景集群。

零碳社區的碳減排、凈碳排放等數據,在相隔不遠的智能物聯數字管理平臺大屏上實時顯示。射陽港經濟開發區零碳專班負責人吳祈諾說,立足物聯網設備及智能平臺,可以精準掌握整個零碳社區綠電使用、消納情況。

智慧物聯數字管理平臺是產業園的“大腦”,是實現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數字化設施。

借助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產業園核心區的數字模型,實現對園區能量流、碳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融合。立足傳感器設備,通過平臺物聯、數聯、智聯能力,實時掌握產業園核心區碳排放情況。

“我們致力于打造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測算平臺,企業可以通過平臺生成產品碳足跡報告?!眳瞧碇Z說,未來將聯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北京電力交易中心,通過使用圖計算引擎,實現分時、分區進行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計算,推動園區內電碳耦合和綠電精準溯源。

秉持敢闖敢干的魄力和決心,懷揣開拓創新的壯志和豪情,射陽港零碳產業園在向綠向新之路上高歌猛進,奮力開創綠色發展美好未來。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