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老舊小區華麗變身“幸福里”,一條條寬闊道路打通城市“生命線”,一個個口袋公園成為休閑“打卡地”……激活城市“二次生長”,我縣越來越多“老街區”成為“新風景”“低效片區”迎來“蝶變新生”,城市建設發展“含金量”十足。
一座城的成長與蝶變,映照著發展與進步的軌跡。近年來,我縣以城市更新為牽引、為突破,著力推動城市空間品質、人文價值、經濟效益協同共建、相輔相成,不斷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中的“更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逐步變成現實美景。
有序更新改造:老舊小區大變“Young”
對于家住在雙龍興村小區的張大爺而言,每天坐在廣場長廊,和三兩老友望著小區里改造施工的現場,就是一種最為質樸的幸福。
從墻面出新、加裝電梯、雨污分流等工程,到去年增設了350個停車位,再到今年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棚、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點,一幕幕施工場景,不斷記錄著城市更新行動的新進展,更讓張大爺的幸福感“原地升級”?!跋掠晏觳环e水了!”“坐上了電梯,再也不用爬六樓了!”“兒女回家車有地方停了!”……歡聲笑語中,二十多年房齡的老小區實現“逆生長”,一幅居民怡然自得、環境和諧安寧的美好畫面映入眼簾。
老舊小區“破繭蝶變”惠民生,雙龍興村的嬗變在我縣并非個例。自2020年以來,我縣按照“實施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原則,摸清改造底數,排定改造時序,強化推進力度,以一項項工程凸顯出老舊小區改造大手筆——累計完成64個片區(175個項目)1.8萬戶老舊小區改造,全縣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共建設充電棚1161個、充電點1309個、充電孔34600個,安裝或更換梯控監控2223路。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背后,是為民情懷的生動注腳。行走在老城區,永勝、朝陽、興東、發鴻4個社區與鳳凰文化廣場、太陽城、恒隆廣場等商圈相互環繞。以點帶面連通整個經濟帶,一個片區更新的新思路就此誕生,總面積約3.2平方公里的完整社區逐漸顯露模樣,成為我縣老城創新連片改造的新地標。
“我們會同合德鎮、省城鄉規劃院,多次到杭州繽紛、寧波和豐、郡柳等未來社區學習調研,提出了陽光社區標準體系,目標將片區打造成為文旅商居匯聚、綠色數智賦能、幸?;盍蚕淼某鞘绪攘ι鐓^?!笨h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合德舊事、淮音古韻、新青年劇場、XIN動興陽……一個個場景串起歷史與記憶、年輕與時尚、智慧與活力,為“城市更新”與“老舊小區改造”寫下一個典范案例。在不久的將來,這片老年人占比近41%的社區將形成一個充滿活力、朝氣的生活街區,為區域“教育、文化、健康、鄰里、服務、交通”生態圈注入經濟活力。
提升功能品質:精雕細琢促“城”長
從我縣標志建筑——中華后羿壇處出發,沿幸福大道向東,一路四通八達、交通標線清晰,千鶴湖公園、安徒生童話樂園、日月島景區等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其間,更不要提臨街常綠的樹木、潺潺的流水,讓整座城市猶如一座大型花園,浸泡在無盡的綠意中……
路網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經”,一頭連著百姓出行,一頭連著城市發展。近年來,我縣以城市更新建設攻堅行動為契機,瞄準“建設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目標,著力構建現代化、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233省道射陽段、幸福大道東延、四長線、合海線、興海線等一批干線公路建成通車,“六橫六縱”干線公路網體系逐步形成,為縣域經濟發展鋪就條條坦蕩大路。
9月28日上午,隨著第一輛汽車平穩駛入四明樞紐,沈海高速四明互通正式通車運營,至此我縣第6個高速互通通車,成為江蘇省蘇北地區高速公路互通最多的縣份?!跋乱徊?,我們將持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規劃建設348省道射陽段、機場路改造、鹽射高速西延、鹽靖高速東延等干線公路重點工程,預計至2025年底,全縣交通形成‘六橫六縱+1+2’新格局,城市承載力、影響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強?!笨h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大開大合、打通城市“主動脈”的同時,我縣堅持系統謀劃、民生優先、積極穩妥、安全發展,在城市“微改造”上下足“繡花功夫”,完成軍苑巷、振興路等26條城市道路和交叉路口的改造升級,實施小洋河、南一中溝、南三中溝等31條重點河道“清水綠岸”工程,新建(改建)口袋公園25個、城市綠道10公里,實施濱湖大道、海都路等重點線路綠化工程,打造幸福大道、開放大道等示范路段,增強群眾身邊的“小確幸”。
“出門就是小公園,有用于休息的長椅,還有塑膠跑道等健身器械。晚飯過后,帶著小孩去逛一逛、鍛煉身體,十分愜意!”談起家門口的口袋公園為鄰居街坊生活帶來的改變時,居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打造區域節點:中心城區更“City”
站在縣聯創中心的門口,來往人群絡繹不絕。往里看,滾動著行業信息的電子大屏、靈活揮舞的機械手臂、正在運用設備為企業提供檢測服務的技術人員……在這里,政產學研打破“圍墻”,實現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激活科技創新“一池春水”。
這座曾經的臺陽博雅苑存量閑置資產,搖身一變成為全縣聯合創新、聯動發展、聯系企業的時代平臺,形成集科技創新、企業培育、質量檢測、外向經濟、人才服務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完整生態,這正是我縣變“城市傷疤”為“城市地標”的生動范例,成功入選2023年度省城市更新試點項目。
進入城市發展的新階段,城市更新更加考驗著設計者的智慧。城市開發的邊界已劃定,如何舉棋?唯有向存量挖潛,不斷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近年來,我縣立足連片空間釋放重構,連接多個城市更新組團,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風貌品質、引入新經濟業態等舉措,系統推動城市功能整體提升,激活城市“二次有機生長”。
從高處遠眺,我縣“一城促兩翼、一軸聯東西、綠廊繞組團”的中心城區空間結構下,望鶴里組團、教育組團、小洋河復興組團、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組團等次第呈現,以蓬勃之勢重塑區域價值、打造市民高品質生活空間。
望鶴里組團是我縣東部新城板塊尚未被充分建設開發的重要增量空間。“當前,我們正加快規劃‘一軸兩帶四芯’望鶴里未來社區,北承內灣、南接政務中心、西延小洋河、東進日月島,將地龍河與射陽河景觀資源融合貫通,并將整個日月島納為片區后花園,綜合融入住宅、商務、政務、教育、景觀等城市多功能業態,提升地塊價值,形成區域熱核?!笨h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指著地圖向記者介紹道。
射陽,這座有愛小城,蝶變正在發生。隨著看得見的空間格局加快重構,多個城市更新節點正加快煥新城市顏值,催生出新的風景、煥發出新的生機,城市向著“更新”“更好”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