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向海天地寬——我縣推進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紀實

發布日期:2024-11-28 08:58 來源:射陽日報作者: 賈凡 瀏覽次數: [字體: ]

  全國首座全自動化漁業碼頭——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二期碼頭正式啟用,全球最大功率“啟航號”20MW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全球首臺車船尾氣制冷制冰機組正式下線……

  天賜息壤,依海而生。位于北緯33度東部沿海的射陽,擁有全省最美的107.8公里海岸線、最大的海域面積5300平方公里、最豐富的沿?!帮L光”資源,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和海洋產業具有基礎好、潛力大的獨特優勢。

  近年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樹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的意識,把海洋經濟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更大力度突破海洋經濟,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為勇當“碳路先鋒”不斷注入強勁“藍色動能”。

  海風輕撫,浪花起舞,面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射陽正揚帆滿舵,破浪前行。


以“新”提質 傳統產業華麗轉身


  具備海上加工能力的利君茗即食食品、能夠出口創匯的飛宇海洋生物、主要生產海洋健康食品的正匯健康食品等億元以上項目密集開工建設……初冬時節,天高云淡,黃沙港水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內呈現一派紅火、“滾燙”景象。

  如今,近海漁業資源開發趨于飽和,該如何沖破“靠天吃飯”的實際困境?我縣以向深海遠海邁進作答。

  我縣積極實施深遠海養殖行動,大力發展海上加工船,依托浙江、福建兩艘正在運營的海上移動加工船,為龍源深水智能化網箱養殖提供冷藏、加工、交易等一條龍服務,推進申請國外捕撈許可證,致力于耕耘好“藍色高產田”。今年9月,怡美食品江蘇省首個海上加工船項目成功獲批。多年來,我縣漁業經濟總量位列江蘇前列、鹽城市第一位,“天下漁場、鮮活射陽”的名片愈加響亮。

  “以往需要東奔西跑四處蓋章的材料,如今只需要一次性提交便可快速審批,實在是太方便了!”我縣漁政服務的變化令船老大吉長榮欣喜不已。為更好服務漁業經濟,我縣搭建全省首個專為漁民服務的全鏈條辦事大廳——黃沙港漁民中心,集漁港管理、漁船管理、船員管理、海洋氣象、實時預警、實時救援等功能于一體。漁民們只需輕點鼠標或手機屏幕,就能完成船員保險、船員培訓、漁港監督、船舶交易等6類“一件事”服務,真正實現了“一網辦、一窗辦、一次辦”。

  在前端服務日益完善的同時,后端產業鏈同樣不容小覷。創客中心作為鹽城市首個以海產品銷售為核心的全產業鏈直播電商基地,不僅配備了電商直播廚房、沉浸式直播間等先進設施,還設立了電商培訓學校,為電商從事者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目前,黃沙港已涌現出500余名本土帶貨達人,成功孵化出30余名電商網紅,將黃沙港的海鮮美味傳遞到全國各地乃至韓國、日本等海外市場,年電商銷售額突破15億元大關,為漁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增長。

  海鮮大賣場則作為黃沙港海鮮產品銷售的后方陣地,積極整合線上、線下營銷渠道,成為人們購物休閑、品嘗海鮮的理想之地。今年6月,由撒貝寧、張馨予領銜的央視尋味團更是慕名而來,親自體驗黃沙港海鮮的極致鮮美,共同見證國家中心漁港的繁榮景象。


循“新”聚能 新興產業勢頭強勁


  11月19日,2024射陽新質生產力招商推介活動上,集中簽約產業、服務業及產業鏈供需對接、科技人才、商會結對等項目共30個,計劃總投資135.2億元;射陽沿海零碳產業發展交流會上,簽約綠色發展與檢測認證合作一體化、碳足跡核算評價認證等5個項目……

  行走在射陽沿海,一個個重大項目讓人目不暇接,一個個特色產業迅速崛起,昔日荒蕪的灘涂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得天獨厚的資源家底,堅強有力的產業基礎給了我縣經略海洋、競逐藍海的信心與底氣。

  依托射陽港經濟開發區新能源及裝備產業園定位,放大海上風電產業優勢。我縣積極發展新能源及其裝備、健康食品、新材料等三大主導產業,打造鹽城市5A級園區。發揮遠景能源、長風海工等領軍企業牽引作用,加大海上大功率風電機組的研發和生產,加快建設新能源裝備產業、海上千萬千瓦風電場等項目。

  積極拓展海上風電機組、海纜等大型海工裝備研發制造,我縣積極打造海上風電工程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全球有影響力的風電母港。依托光明乳業、益海糧油、海大水動物食品等企業,進一步向海洋食品加工、海洋生物領域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同時發揮輻射作用,吸引周邊涉海企業進駐,培育形成我省沿海重要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向海圖強不僅重在實干,還要創新求變。

  我縣實施“科創森林”成長計劃,開展“創新平臺提升、創新載體聚能、創新主體攀高”三大行動。零碳產業研究院、中車海上風電葉片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建成投用,CQC新能源創新基地獲批CNAS國家認可實驗室資質,大連重工建成國內領先的風電塔筒生產5G數字化平臺。

  從淺藍拓向深藍,我縣現代海洋產業版圖正不斷擴大中。


向“新”而行 未來產業向?!疤肌本G


  眼前正是生產用能旺季,在射陽港零碳產業研究院,一塊綜合了動態圖表和多維數字的電子屏幕吸人眼球,其中的每一條曲線、每一個閃爍的點都在實時反映園區的碳減排量、碳抵消量和凈碳排放量等關鍵指標,為園區綠色轉型提供精準的決策支持。

  “憑借多年來在風電裝備行業的領先優勢和技術沉淀,我們以建設長三角首個全綠電零碳示范園區的擔當和自覺,圍繞‘新能源產業+新型電力系統+零碳場景應用’,多維度、深層次開展零碳園區‘五化’工作,在綠色賽道上勇爭先、競排頭?!鄙潢柛劢洕_發區黨工委書記陳雙喜說。

  以“綠色引擎”撬動“藍色動能”,我縣正全面推進射陽港零碳產業園建設,一體布局“風光火氣氫”,協同發展“源網荷儲用”,入選省首批沿海新型電力系統園區級試點,成功發布全國首個沿海零碳產業園區建設規范市級地標,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全省第一,獲批省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園區,沉寂千年的沿海風光嬗變為聲名遠揚的中國綠色低碳發展典范縣,彰顯著這座城市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

  在射陽港零碳社區,“零碳”變得可觸可及。太陽能電池方陣組成的“太陽花”,光儲充一體車棚,帶著發電小葉片的風光互補型智慧路燈……各種各樣的存儲利用新能源的方式不斷落地。

  “通過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技術的加持,‘零碳’已經深深融入社區肌理?!痹谏鐓^服務中心的智慧管理平臺上,碳減排、碳抵消、凈碳排放等數據實時跳動,工作人員為記者算了一筆“生態賬”:“社區建有屋頂光伏、BIPV、光儲充一體車棚及分布式風冷儲能2組,預計年發電量250萬度,可節約標煤800噸,減少碳排2000噸,相當于種11萬棵樹!”

  綠水藍天相交處,蘊含勃勃生機。下一步,我縣將牢牢把握“五化”建設方向,集中力量、集成要素、集聚資源推進射陽港零碳產業園建設,加快構建沿海新型電力系統,提升綠電就近就地消納水平,系統梳理、靶向招引對綠電需求較大的跨國公司、頭部企業,實現“綠色能源+產業集成”,全面提升園區綠色競爭力,同時積極開展“綠色碳匯+藍色碳匯”開發和交易,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打印 關閉